在亞洲社會裏,膽結石病患十分普遍。在膽管或膽囊生成的結石稱為膽結石,大致可分為色素性結石及膽固醇結石。色素性膽結石的形成與非溶解性濃度的膽紅素、膽鹽減少、膽囊弛張、 膽道感染、原發性肝病及溶血性疾病等皆有密切的關係。 膽固醇結石則與膽汁內的膽鹽、卵磷脂及膽脂質濃度低下有關,膽固醇於膽汁中呈現超飽和並沉澱而形成結石。

其他常見因素如懷孕、膽結石家族史、肥胖、高年齡、糖尿病和慢性使用含有雌激素藥物等。色素型膽結石的個案於亞洲較多,有機會與先天肝內膽管構造有異或是先天之狹窄或與種族、新陳代謝、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有關。

早期的膽囊結石通常約有60%沒有任何症狀,大多於定期身體檢查或進行上腹部手術的時候發現膽囊結石的存在。它的大小從砂粒大小到姆指大小,數量也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有些單發或者是多發的結石在膽囊內自由活動,不容易產生嵌頓,所以很少產生症狀,被稱為無症狀膽囊結石。

 

膽結石不疼 不需要治療嗎?

當然不是,對於較輕的病例膽結石可以引起膽絞痛並且靜息或細小結石可從膽囊管進入膽總管,形成梗阻性黃疸或化膿性膽管炎,甚至導致膽源性胰腺炎。結石在膽囊中長期刺激膽囊壁,可促使膽囊壁瘤形成並且慢性炎症可導致癌變。即使不發生惡變,半數以上的無疼痛膽結石患者也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因此一旦確診患有膽結石,患者在出現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症狀時需要找適當醫生評估。

年介43歳的陳先生,職業為酒店總廚,需長時間工作。以往抽煙喝酒,飲食不定時又睡眠不足,令他容易煩躁易怒。他有經常性便秘及腹中易脹氣,當右上腹部位出現疼痛等狀況時,持續數星期也沒有理會。最終疼痛難耐,他才前往求醫。經專科診斷後,原來是膽結石導致的膽絞痛。

陳先生的膽結石本來屬靜息結石,膽絞痛也沒有即時危險性。一旦發現出現症狀,他就需要定期服用藥物。隨後的掃描顯示,結石變大,懷疑會影響到膽囊頸部。他有感膽結石很大機會引起感染和併發症,所以決定接納醫生建議,選擇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腹腔鏡手術與跟一般的「開放式」手術的大疤痕相比,腹部僅需4個小孔。由於微創手術康復期快,通常只需住院1至2天,陳先生於手術後一星期便正常恢復工作。

 

膽石可切除 預防最重要

要預防膽結石,首先要有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生活習慣,少食多餐多運動,使膽汁分泌,膽囊排空。平時應盡量少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因為這也是膽固醇結石形成的原因。

 

49歲的容小姐因工作頻繁經常不吃早餐,每天只吃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尤愛大閘蟹及鮑魚等高膽固醇食物。最近,她感到右上腹疼痛,有時候會痛到背部,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自昨晚暴飲暴食後,上腹再㳄劇烈疼痛,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患上急性胰腺炎,臨床檢查還發現她患有膽結石疾病。胰腺炎是膽囊結石落入胰管開口導致胰腺分泌受阻的結果。她需要緊急內窺鏡手術來清除阻塞的膽結石,胰腺炎終得到緩解。一個月後,她接受微創手術去除膽囊,正是膽結石的源頭,胰腺炎再也沒有復發。

 

去除膽囊後有甚麼改變?

切除膽囊後,容小姐的身體喪失儲存膽汁的組織和調節膽汁的功能。為了適應膽囊切除後帶來的生理變化,容小姐在飲食上尤應加以注意:膽囊切除後盡少攝取高脂肪的食物,每天進食含脂肪食物以保持大便正常,而不引致腹瀉。一般可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並逐漸增加脂肪含量,確保手術後有良善的適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