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肥胖的影響,最為大家所熟悉的,莫過於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也就是新陳代謝症候群,另有退化性關節炎、膽結石和脂肪肝等皆是肥胖會帶來的疾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是一般人的70%。

目前社會多以BMI(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 身高 x 身高公米)來做定義,18.5到23是屬於正常的BMI ; 24到25之間,我們稱之為過重 ; 27以上就可以稱之為肥胖 ; 及30以上且有肥胖相關疾病或BMI達至35以上,稱之為「病態性肥胖」。

針對肥胖的治療,最根本的當然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並配合藥物控制。外國就減重的方法做了一個長達10年的追蹤,以傳統冶療方法的患者,不會有超過5%的體重改變量。反而以代謝手術減重的患者,體重至少都有60%下降的改變量。各樣效果因人而異,國際肥胖與代謝手術聯合會(IFSO)於2011年為亞洲地區製定了具體的治療方針。

 

治療二型糖尿病 由飲食和運動入手

現年35歳的黃先生,身高170厘米,早年體重達120公斤,BMI值高達41.5屬於典型的重度「病態性肥胖」。黃先生鼾聲嚴重,睡覺時需用2個枕頭,以避免胃食管反流的症狀。每天血壓 、血糖藥物從不離身,其後要注射胰島素。因雙膝無法負荷沈重的身軀,必須吃止痛藥才能減輕疼痛和行走。

內分泌科醫生建議黃先生由改善生活習慣做起,包括每天三餐計算熱量,減少高油脂和肉類食用;戒除含糖飲料,從每天5杯凍檸檬茶變成只喝白開水;由從不運動至養成每天運動60分鐘,再加上處方抑制食慾體重減輕的抗糖尿病藥物,成功減了15公斤。經過九個月的治療,黃先生終可正常睡眠,也降低血壓、血糖,但還是不行完全擺脫病態性肥胖的糾纏。

以6個月為基礎,患者利用教育、運動、飲食和藥物傳統治療的成功減肥機率其實少於10%。黃先生於生活上的改變確是重要的第一步,此後他應積極建立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以提升體重控制的成效,否則復胖機率仍相當高。

 

外科介入的代謝方案

 

剛畢業不久的唐小姐,體重高達120公斤,行走起來氣喘如牛、大汗涔涔。曾因為肥 胖而被僱主誤解為懶惰及效率低,故不被聘請。近年瘦身風氣盛行,亦有鑑於自己「痴肥」未能透過以傳統治療有所改善,所以唐小姐參加了坊間的激烈瘦身療程。在三個月的時間,體重成功瘦至100公斤。可是減肥藥物副作用令唐小姐出現輕度抑鬱,心跳異常等副作用。

況且不到一年的時間,唐小姐又暴肥至130公斤,BMI高達45.6。經診治後,醫生建議唐小姐進行腹腔鏡縮胃手術(袖狀胃切除手術)治療。此手術將胃切成為管狀,減少到原本尺寸的四份一左右,通過減少食物攝入量,並不會影響吸收營養物質的部份腸道來實現減重。手術兩個月後,唐小姐的體重已降到98公斤。加上配合飲食、運動上的改變,唐小姐一年內體重減輕到80公斤和她的BMI為 30並且沒有再復胖。

代謝手術還有內置氣球及腹腔鏡胃繞道術 。外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狀況,建議最適合的手術治療方案。顧名思義,胃內氣球是佔空間的裝置,其取代胃腔體積並可以在胃內膨脹,誘導神經激素發揮作用和改變動性。 代謝手術除了更穩定地控制體重和有效舒緩糖尿病,還有對阻塞性睡眠呼吸症和預防癌症都有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