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倒流大多是預後理想的良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在改變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後可舒緩症狀。但患者年齡已達四十歲以上,出現吞嚥困難、體重下降、貧血、大便黑色稀爛、有胃癌或食道癌的家族病歷或長期服用不含類固醇的抗炎藥,這些病人患食道腺癌的風險會較一般高。如加上持續出現胃酸倒流病徵超過五年,這些病徵應視為「紅旗症狀」,患者應求醫並考慮接受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患者必須了解,雖然機會微小,如果不接受治療,這些症狀可能引致癌症。 

胃酸倒流病演變成癌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胃酸倒流會做成食道炎,再發展為巴雷斯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然後出現細胞結構異常(Dysplasia),最後演變成食道腺癌。巴雷斯特食道症是指食道黏膜「腸生化」而變由腸黏膜取代,是食道腺癌的前兆。食道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過去四十年因為胃酸病在西方國家的普及而引致個案急劇增加。 

巴雷斯特食道症患者患上食道腺癌的風險預計是一般人的30倍或以上。在所有接受內窺鏡檢查的人士中,出現巴雷斯特食道症的比率為1%至2%,在胃酸倒流患者之中則為5%至 15%。食道腺癌雖然並不普遍,但預後情況不佳,五年存活率低於20%。雖然巴雷斯特食道症患者患上食道腺癌風險較高,但仍然只有少數巴雷斯特食道症患者會發展為食道腺癌,每年平均風險預計為0.1%至0.5%。 

已經確定巴雷斯特食道症及食道腺癌的風險因素包括胃酸倒流、裂孔疝氣、肥胖、吸煙及酗酒。戒煙酒及減重可減低食道腺癌的風險。長期胃酸倒流患者應盡早進行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有助在出現巴雷斯特食道細胞結構異常前治療及監察病情。如患者有裂孔疝氣及長期的胃酸倒流症狀,可建議進行手術,改善下食道受到酸性腐蝕的情況。巴雷斯特食道症患者一旦出現細胞結構異常,便無法逆轉。患者應尋求專業治療意見,防止發展為食道腺癌。